现代快报讯(通讯员 宁统宣 记者 杨晓冬)面对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,2022年,南京全力推动经济回稳向好,全年经济总量达到1.69万亿元,继续保持全国前十位置。如何看2022年南京经济数据?日前,南京市统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对2022年南京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解读。
数据:GDP实现16907.85亿元
解读:经济总体稳定恢复韧性足,继续保持全国前十
【资料图】
2022年,南京经济运行呈现V型反转态势,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07.85亿元,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十位置。
南京市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处长陈美华介绍,从增速走势看,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,全市GDP同比增长4.1%;受3、4月份疫情影响,上半年GDP增速回落至1.7%;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,前三季度GDP增幅提升至2.0%;四季度面对三重压力的冲击和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,全市及时出台相关政策,提振各方信心,全年经济持续恢复,实现2.1%的增长。
据了解,南京始终把重大项目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,38个省重大项目和417个市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,发展韧性和活力持续显现。一体化落实中央、省助企纾困政策,特别是下半年“六大行动”“八项举措”以及稳工业、促消费各类政策叠加发力、密集落地,经济发展预期进一步改善,全年退减免缓税费近700亿元,其中新增减税约100亿元,房租减免18亿元,超75万户市场主体受益。
作为高技术产业投资额唯一超千亿的省内市,2022年南京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5.8%的平稳增长,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2.3个百分点。同时,在外贸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,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,展现出较强活力,全年数字贸易同比增长17.0%,跨境电商规模占全省比重达47.2%。
数据:新增就业人数22.2万人、人均可支配收入69039元
解读:城乡收入差距连续10年缩小,保障服务水平稳步提高
2022年,南京出台《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》等一系列稳企扩岗促就业政策,聚焦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施针对性措施,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.2万人,超额完成全年目标。
良好的就业形势带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,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39元,同比增长4.4%。其中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.0%,快于城镇居民1.9个百分点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上年的2.25:1缩小至2.21:1,城乡收入差距连续10年缩小。
除了就业和居民收入保持稳定,南京民生保障服务水平也稳步提高。陈美华介绍,2022年,南京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,全市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连续五年排名全省首位。2022年,南京加大对就业保障的帮扶力度,全年减收失业保险、医保降费、一次性就业补贴等近55亿元,全面护航就业、力促稳岗在岗。同时稳步提高各类养老金和补贴,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达3351元,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计发标准535元,失业金最低标准1545元。
数据:服务业增加值10522.65亿元
解读: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,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60%
2022年,南京服务业增加值10522.65亿元,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.2%,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.1%。
南京市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处处长刘波介绍,2022年,全市服务业经济承压运行,总体保持平稳增长,继续发挥经济发展引擎作用。同时,服务业发展进一步积蓄动力,服务业用电量持续增长,其中,同比涨幅最高的是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。2022年,全市服务业企业综合景气指数109.4,预期景气指数明显高于即期景气指数,表明服务业市场信心保持稳定。
2022年1-11月,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18.63亿元,同比增长3.4%,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平稳。列统的10个行业门类中,5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:与2022年前三季度比,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、房地产业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速分别提升2.0个、1.6个、0.5个百分点。2022年1-11月,规模以上生活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.7%,生活性服务业有序恢复。其中:居民和家庭服务增长3.9%、健康服务增长5.3%、居民出行服务增长18.4%、居民住房服务增长12.3%。
数据: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2.41亿元
解读:新型消费模式快速发展,疫情后消费复苏值得期待
2022年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2.41亿元,整体市场规模接近上年水平,同比下降0.8%。疫情多发频发对消费市场恢复扰动影响较大。
南京市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处处长魏炜介绍,分季度看,一季度,消费市场在3月份疫情影响下同比增长0.2%;二季度,受周边地区疫情的强烈冲击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.9%;三季度,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,市场主体加快复商复市,市场销售增速转正,同比增长5.9%;四季度,疫情反弹再次对消费市场造成冲击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.7%。
尽管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,2022年消费市场受疫情冲击明显,但消费市场发展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。其中,新型消费模式快速发展,实体零售略有增长,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,同比增长21.0%;避险性消费商品增势良好,绿色升级类商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长,全年汽车零售市场增速远高于商品零售额的平均增速,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71.3%;消费市场韧性强潜力足,场景放开将驱动消费持续复苏发展。